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榮譽及成果|中央研究院 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

資訊/公告
:::

脊索動物的起源:驅動脊索出現的古老基因調控密碼

“脊索動物的起源:驅動脊索出現的古老基因調控密碼”@ Science Advances

基因調控序列中,在演化中被「挪用」,從調控腸道發育轉為建造脊索。此密碼由四個特定轉錄因子的結合位點以特定的規則排列組成,從動物的單細胞親戚保存至今,但在脊索動物中,密碼連結不同的訊號分子,使腸道細胞能持續開啟關鍵基因形成脊索。此研究揭示在演化過程中,調控模組能以密碼的形式被保存下來,並加以利用產生新功能。

研究成果於2025725日發表於《科學前緣》(Science Advances)。第一作者為細生所范子霈博士,通訊作者為蘇怡璇研究員。研究團隊包括游智凱、林哲毅、陳宜芝、李俊儒,以及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Ann CuttingAndy Cameron。本研究由本院與國科會共同支持。

 

左圖為單細胞真核生物與各種多細胞動物的簡圖,後者可分為非脊索動物與脊索動物。紅色區塊標示了brachyury發育基因在脊索動物胚胎中的表現位置,以及之後脊索在幼體的位置;紫色區塊則標示brachyury基因在動物胚胎中的口、腸道及肛門的表現。

右圖顯示了在左側生物的brachyury基因的增強子(enhancer,灰色矩形)中,均存在一段相似的基因調控密碼(SFZE)。此密碼由Su(H)FOXH1ZICETS 四個蛋白質的結合位點依特定語法排列而成。這些結合位點的順序與方向由彩色箭頭標示。實驗證明,含有SFZE的增強子能在斑馬魚的脊索,以及海膽胚胎的腸道與肛門中,促使綠色螢光蛋白(EGFP)表現。

原文連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