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COUP-TFI specifies the medial entorhinal cortex identity and induces differential cell adhesion to determine the integrity of its boundary with neocortex|中央研究院 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

資訊/公告
:::

地震頻頻撼動龜山島熱泉:跨時空尺度揭秘淺海熱泉排放與周遭海域互動

本所臨海研究站曾庸哲老師團隊,近年來致力於探索台灣龜山島附近的淺海熱泉生態系統。曾老師與本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的林子皓助研究員最新的研究,聚焦於這個極端環境下,地震活動如何影響熱液的排放,進而改變周遭海域的物理化學條件和聲景。這項創新性的跨時空尺度研究,揭示了淺海熱泉生態系統的獨特變化規律。相關成果於5月,發表在對跨學科、高風險、顛覆性的湖沼海洋研究尤為青睞的《湖沼與海洋學快報》期刊(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 Letters)。

熱液噴口被視為現今地球上最接近生命起源環境的類比。這些極端環境通常位於深海,研究難度大、成本高,導致我們對其生態過程的理解還很有限。而龜山島附近的淺海熱泉系統為科學家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研究樣區。曾庸哲老師的團隊,充分利用臨海研究站的地理優勢,聯合聲學、地球化學等多學科專家,建立了一套探測熱泉活動變化的研究策略。他們首次在較長時間尺度上(2年)、較大空間尺度上(涵蓋熱泉周邊多個棲地),追蹤了淺海熱泉系統對環境的影響,使這個「天然實驗室」的科學研究價值得到前所未有的揭露。

研究團隊發現,鄰近熱泉口的淺源地震活動,會誘發熱液排放的週期性變化,導致熱泉區的pH值、溶解無機碳、硫化物等指標,在熱泉活躍期顯著改變,而這些物理化學條件的波動會進一步影響到周圍海洋棲地的聲景。值得注意的是,不同地質活躍期的環境特徵並不完全一致,顯示出熱泉活動影響的複雜性。研究還揭示:遠離熱泉的珊瑚生態系統,也可能透過聲景的季節性變化,間接感受到熱泉活動的影響。這些發現為生命起源和早期地球環境演變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,也為氣候變遷背景下的海洋生態系統監測和保護提供了新的思路。

這項突破性的研究彰顯了跨學科合作,對於揭示自然環境奧秘的重要作用。臨海研究站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,結合海洋生物學、地球物理、生物聲學等多領域的前瞻技術,讓這項原創性的科學探索成為可能。本研究不僅深化了我們對淺海熱泉生態系統變化規律的理解,也為揭示生命起源之謎、應對全球變遷之策貢獻更多鍵的科學依據。